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旅游
  • 经济

  千年古城武平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 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 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 “金三角”之称,全县土地面积263O平方公里,辖17 个乡镇,总人口37万。
  武平交通便利,境内国道、省道贯穿南北西东。东经龙岩与厦门、漳州、泉州等经济开发区公路网相衔接,距厦门3OO余公里;南经广东梅州一日可达广州、深圳、 珠海、汕头,距梅州机场、梅州火车站7O余公里;西直通江西会昌;西南直通广东平远;北经长汀至赣州300多公里。
  武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11 亿吨,膨润土1300万吨,锰矿55万吨,还有银多金属矿、铁、钼、铀、稀土、白云石、石英石、大理石、钾长石、 萤石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林地面积317万亩,木材蓄积量1100多万立方米,森林乔木树种200多种,森林动物200多种,境内有大小河流 200多条,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武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发展高优农业前景广阔。
  武平系客家聚居地,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粱野仙山、丹井温泉、南岩石洞、平桥翠柳、灵洞仙山、石径云梯、绵洋古刹、龙岩雨霁等自然景观古老而神奇。这里是中国南方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从这里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和青铜器,闪烁着我们远祖的智慧之光;这里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和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在这里留下许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和文坛宿将林默涵更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光彩。这里民风淳厚,古风犹存:中山一镇,百姓聚居,被称为“天下一绝 ”;军家方言,独树一帜,被誉为“方言孤岛”;这里的百姓古道热肠、热情好客。
  改革开放以来,武平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产业化农业转化,蔬菜、瓜果、烤烟、芳樟、瘦肉型猪等农业基地遍地开花;矿产开发、林产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产业扬帆奋进;工贸小区蓬勃发展,边贸经济日趋活跃。全县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武平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境内国道205线、省道306线已全部扩建成二级水泥路,县城至各乡镇道路已全部实现黑色化;现有水电装机容量7.2万千瓦,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2个 11万伏和10个35千伏变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综合通讯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已覆盖全县各地,网络通讯迅孟发展;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园林式山区边界风景城市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梁野献翠迎宾客,平川展袖纳百川。武平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西汉初年,皇帝刘邦为??个分封国。即:福建的“闽越国”(公元前202年)、广东的“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汀梅潮赣边区的“南海国”(公元前195年)、浙江南部的“东瓯国”(公元前192年)。对“南海国”的境域史书上没有明载,从史实分析来看,“南海国”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内的汀、梅、潮、赣边区一带,旧《长汀县志》载“南海国”封地在今武平地。为考证“南海国”王城遗址所在地,武平县加强了考古调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邀请省市考古专家来武平县进行指导,从史料分析入手,进村入户调查访问,探寻足迹,寻找证据。目前,已在武平县万安乡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采集到各种陶片750余片,其中一件已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代宫廷器物,综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武平县万安乡五里村刘屋后背山3号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9.24亿元,增长12.8%。实现财政收入1.33亿元,增长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增长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亿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8元和7595元,分别增长11.9%和8.8%。
 
 项目带动战略。全县累计开发新项目190个,储备项目152个,实施项目148个。累计引进实施内联项目62个,实际利用县外国内资金2.05亿元,同比增加8500万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家,利用外资116万美元。
 
 农业经济。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33亿元,增长6.8%。粮食播种面积增加511.27公顷,总产量增加5267吨;种植烤烟3300公顷、优质无公害蔬菜瓜果333公顷、优质茶叶23.33公顷、优质早熟水果133.33公顷,珍稀食用菌1100万袋;出栏生猪64.1万头,其中瘦肉型猪49.3万头,瘦肉型猪比重达76.5%,“烟、菜、茶、菌、猪”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5%。培育1家省级龙头企业和5家市级龙头企业,有9个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茶产品的产地、环境检测已达绿色食品标准,发展农业产业协会149个,在县外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营销窗口30多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23%。
 
 工业经济。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1亿元,增长26.8%;新上规模工业企业7家,总数达35家,建材、矿产、竹木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完成县合成氨厂、农垦水泥厂2家企业产权转让、置换职工身份500人,化解不良债务9200万元,实现国资增值1200万元。完成技改投资1.02亿元,实施了城区电网、三鑫矿业和飞龙、冠牌、白水泥厂等12个技改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05亿元,实施了第七、八期旧城改造,共征地10548平方米,拆除旧房12744平方米;完善了城区部分人行道、路灯、排污设施、绿化美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累计投资4778万元,开发建设了联发、龙腾花园等8个住宅小区。改造建设了十方、武东及岩前狮岩小区、东留新中新村等一批集镇和新村。实施28个行政村村级人饮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硬化328公里,新增电力装机3295千瓦,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事业。全县新增就业2260人,143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兑现各种保险待遇5245万元,发放低保金801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计生工作实现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计划、4个项目列入市科技计划,实施科技项目对接7项。高考万人上本科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武东卫生院综合楼和民办仁济医院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被授予“全市双拥模范县”称号。